今年吉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: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,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坚决稳定“三农冶这个基本盘。
2022年,我市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。全力确保粮食安全。加快推进市种子产业园建设,新建高标准农田60万亩,实施保护性耕作16万亩,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985万亩,产量稳定在85亿斤以上水平,打造全省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重要支撑。落实“菜篮子”市长负责制。持续稳定生猪生产。新建各类标准棚室3000亩,冬春季节蔬菜本地供给率达到20%。打造“秸秆变肉”标志性工程。加快建设桦甸国发、舒兰皓月2个万头肉牛示范园区,发展蛟河信霖沃土等11个千头肉牛养殖场,落地优质种牛繁育示范基地项目,肉牛饲养量突破110万头。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。加快中药材种植及种苗繁育基地建设,积极创建水产健康和生态养殖示范区。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。启动正大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、益海嘉里扩建等项目建设,大力开发休闲食品、餐桌食品、口袋食品、保健食品。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。实施品牌强农战略。推动大米、肉牛、黑木耳、林蛙、鹅绒、榛子等优势农产品获得更多国家地理标志,打造“吉品贡”等旗舰品牌,“两品一标”农产品发展到190个以上。
促进乡村宜居宜业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15大行动,编制村庄规划300个,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506公里,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100个,改造农村电网1012公里,推进重点水利工程66项。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,打造国道、高铁沿线美丽村庄风景线5条,创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130个、美丽庭院7000个、干净人家1万户,完成农村改厕4400户,进一步改善农村现代生活条件。
促进农民富裕富足。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保持帮扶政策、资金支持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。继续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,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。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,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500家,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持在6000个以上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。引导广大农民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增收致富,大力发展劳务经济、庭院经济、棚膜经济、农村电商、乡村旅游,一起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