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06月23日 星期四 五月十九
设为首页    加入收藏

安徽家庭农场发展需破四大“瓶颈”

日期: 2016-08-17  来源:  作者:农机360网   点击

  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今年以来,安徽省家庭农场呈现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。据该省农委统计,截至10月底,全省家庭农场1.58万个,比上年增加8500个。

 

  那么,家庭农场在发展中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呢?笔者近日专程赴淮北市首个家庭农场———濉溪县永建家庭农场进行了调查。

 

  2009年,濉溪县百善镇叶刘湖村党支部书记赵德平萌生了办家庭农场、搞规模经营的想法。老赵顺利地流转土地1000亩。其后几年,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,到今年流转土地达1700亩。

 

  5年来,赵德平的永建家庭农场的经营收入逐年攀升,纯收入由初期每年3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20万元。

 

  永建家庭农场的经营收入逐年攀升的主要原因:逐年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,先后筹资200余万元,购买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各类农机24台。目前,永建家庭农场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100%。与科研院所合作,引进优良品种,建立良种繁育基地。

 

  应用秸秆还田技术,覆盖率达到100%。运用测土配肥和合理使用农药技术,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。利用小麦间作套种西瓜技术,提高亩均产出率。政府在政策上倾斜,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。

 

  从调查中发现,目前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“瓶颈”主要有4点。

 

  资金投入压力大。永建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较大,每年购置农机、农药、化肥、良种等,需要投入资金超过300万元。由于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物,很难顺利从银行获取贷款。

 

  农业保险作用难以发挥。按照我国现行农业保险投保标准,每亩投保额不足20元,赔付标准偏低,小麦绝收时每亩才赔付270元。

 

 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。长期以来,流转区域虽然有灌溉机井,但数量少、设施不配套,且年久失修,农场抗旱只能靠长距离管道引水,成本高、效率低。

 

  设施用地不足。配套建设仓储、晒场、机库等,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农地。

 

  如何合法有效地获得土地,政策上有很大障碍。现在,永建家庭农场只能利用沟渠边坡地修建晒场和粮仓,设施用地不足成为困扰发展的难题。


手机扫描可直接访问本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