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蛟河市而言,秸秆综合利用不是“不得不为”的小事,而是必须“全力而为”的大事。因为秸秆的问题解决得好不好,直接关系到他们“低碳能源示范县及示范乡镇”的建设成效。
上下一心,蛟河目前成功建立秸秆能源化利用体系。
作为加强环境保护、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,秸秆能源化利用被摆在了重要的工作位置。《蛟河市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》、《蛟河市秸秆能源化利用实施方案》、《蛟河市“低碳能源示范乡镇”和“低碳示范县”创建工作实施方案》纷纷出台,新站、天北、松江被确定为示范乡镇。市委每月召开1次书记办公会,市政府每月召开1次市长办公会,调度工作开展情况,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,有力地保障了工作落实到位。
秸秆能源化利用体系的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,蛟河早在2016年就亮出了大手笔。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与守庆新能源签署了《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分散式供热框架协议》,政府采用守庆新能源供热运营服务模式,统一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10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改造。当年全市完成改造项目供热总面积12.4万余平方米。秸秆在供热工作中散发出巨大的热量。
2017年,蛟河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路越走越宽:做好秸秆成型燃料锅炉替代工程,完成1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造成生物质锅炉56台,供热面积达到40.2万平方米;推进秸秆成型燃料生产基地建设,在示范镇、贫困村范围内推行“公司+村+农户”模式,建设5个秸秆成型燃料生产基地,全年生产秸秆成型燃料6万吨…一
今年,他们正以示范镇为重点,以秸秆成型燃料生产基地村为主,加大户用生物质气化炉具推广工作,全年力争实现1000台户用炉具的推广。
秸秆能源化利用体系的良性运转,离不开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的支撑。2017年,蛟河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,依托凯迪绿色能源、守庆新能源、乾盛秸秆公司等生物质燃料企业,以城区周边、302国道和榆江公路两侧为重点区域,建立了政府推动、农户参与、市场化运作、各种模式互补的市场化秸秆收储运体系,形成农户、专业团队和加工企业三级收储模式。对农户购置打捆设备的,全面落实国家农机具补贴30%政策,推进秸秆机收打捆应用,全年机收打捆面积2000公顷。
目前,蛟河正在研究由市级财政安排落实秸秆能源化利用专项扶持资金,以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加快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