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06月23日 星期四 五月十九
设为首页    加入收藏

青年董长伍回乡种地创新业

日期: 2017-01-16  来源:江城日报   点击

  如今在农村,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越来越少。不论是考学、做生意还是打工,人们都奔着城里去发展了,谁还愿意在农村种地啊?
  可是,舒兰市法特镇法特村青年董长伍主动放弃了在城里打拼,选择了回乡种地。而且人家那地还越种越好、越种越多呢!
  董长伍今年34岁,戴着近视镜,文质彬彬,像刚毕业的大学生。201 1年初,他与妻子王艳敏商定,不再进城打工了,铁了心在农村种地。“这些年,党和国家对‘三农’重视程度越来越高,还不断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。所以,回乡种地的前景未必会比在城里打工差。再说,我是家里的独子,为了照顾父母,就只有留在农村了。”董长伍说,这是他选择在农村创业的两个原因。
  起初的两年,董长伍转包了其他村民的一些水田种水稻。凭着肯吃苦的干劲,每年收益都不错。但是他总觉得他的好米没有卖上好价钱,这样干下去太吃亏了。
 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,2013年,他经人指点主动找到吉林市、舒兰市两级农业部门“求教”。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走访,董长伍明白了一个道理,在粮价放开、逐步由市场来定粮价的形势下,靠以前单打独斗的种地方式,农民很难挣到钱,只有联合起来,抱团取暖,走集团化经营之路,才是农业发展的归宿。
  2014年,在两级农业部门的帮助下,董长伍联合当地其他8家水稻种植大户成立了一家水稻种植合作联社。联社统一购买种子、化肥等农资,实行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,这样的经营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,提高了经济效益,社员们无不欢欣鼓舞。今年,联社水田总面积发展到了400多公顷,已经成为当地水稻种植产业名副其实的“巨无霸”了。
  作为联社的秘书长,董长伍深感责任重大,因此事事都要学在前面、想在前面,目标就是让联社不断发展壮大。现在正是农闲时期,平时董长伍除了维护一些农机外,更多的时间是上网和看书。他说,只有不断了解国家政策,不断学习外面农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,自己才能不断进步,才能科学合理地调整联社的发展方向。
  “我们联社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的大米品牌商标已经批下来了。从明年开始,我们将打出自己的大米品牌,不再需要通过中间商,而是直接面向市场销售自己的大米。要提高经济效益,就总得去想办法。”董长伍已经从一个农业生产者,升级为农业经营者了。


手机扫描可直接访问本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