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06月23日 星期四 五月十九
设为首页    加入收藏

吉林市:大力发展可视农业 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

日期: 2019-10-24  来源:可视农业平台   点击
   吉林市坚持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,加快发展可视农业,运用通讯卫星、无人机、360度全景、数据自动采集等科技手段,相继建设70多家可视农业基地,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可监控,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数字化水平,为全市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插上了信息化翅膀。

  一、加强组织领导

 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的实际,如何引导他们规范发展、抱团发展,实现农业生产更高效、管理技术更精准、质量安全更可控、产品流通更顺畅的目标,已成为构建现代农业“三大体系”的课题之一。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,吉林市把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效衔接,跨界拓展,在三个方面强化举措。一是抓好资源整合。在调研论证基础上,整合互联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源,于2015年成立了吉林市可视农业联盟。2017年签署《吉林市可视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》,标志着吉林市可视农业发展由市场主体自发推进阶段,转型升级为“政府主管部门+市场主体”的加速发展时期。二是抓好日常管理。选举产生了可视农业组织机构。成立可视农业工作室,负责日常工作、电商营销,扩大对外宣传,成为在全市具备影响力的农业创新服务平台。三是抓好政策扶持。把可视农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纳入重点目标责任制,定期调度推进。同时,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“三农”专项资金,支持可视农业运营发展,已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,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推进机制。

  二、抓准关键环节

  随着可视农业“四梁八柱”的建立,朝着哪个方向迈进,走什么样的路子成为了关键。立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最主要矛盾,聚焦农民与生产、农业与市场、农村与城市,探索了三条可遵循的实践路径。一是连接主体,实现生产者的联合与协作。2017年吉林市突破可视联盟界限,升级成立可视农业联合会,下设种植、养殖、加工、休闲农业等16个专业组织,成员单位近300家,包括了农技推广、农资经销、金融保险、电商微商等多个领域,联盟成员5000多人。同时还向扶贫工作延伸,在永吉县万昌镇新立村、西阳镇兴隆村建设了精准扶贫可视村。不断夯实小农户大联合的基础,初步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者的组织化管理,也为小农户实现生产标准化、产品特色化、营销品牌化提供了重要机遇。二是连接商业,实现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。如何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,品牌是关键。吉林市以产品品质为核心,打出“好山好水好农品,一切尽在可视中”的品牌名片。“可视农品”获得吉林市十大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称号。集中全市优质农产品及休闲农庄资源,构建分布式可视农业乡村土特产店馆,以旅游带动产品宣传销售。通过“可视农业网”“可视农品网”,利用全景可视化技术把线上店、线下店和生产基地贯通起来,实现农产品统一网络调度营销及物流配送。三是连接产业,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建立了各类农业专家和农民“土专家”人才库,通过现场、网络、远程视频等方式,为农户提供政策咨询、技术服务指导。成立吉林市农业植保飞防联盟。依托可视基地,展现乡村的美景与美食,规划了10条休闲农业旅游线路。可视农业新零售电商平台成功上线。构建“基地直供+可视展示+远程监控+原产地追溯”的互联网经营模式,消费者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登陆“可视农品网”,通过“实时画面”和“生产影像追溯数据库”两个渠道,实现对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、包装等环节的可视化远程监控。建立了以“自然环境全景化、水稻生产可视化、田间管理档案化、质量追溯数据化”为核心的水稻可视化生产溯源标准。已有10家水稻可视基地实施生产追溯管理,扫描可视农业追溯码即可查看全年可视化生产数据。

  三、突出典型示范

  信息化、互联网、可视技术等等,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,如何让人看得见、摸得到,典型的示范引领最为重要。一是突出新技术推广。重点在万昌、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选定基础条件好的可视基地,每年召开网络现场会,试验、示范、推广高速插秧机作业、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、水稻钵苗育秧线作业、有机水稻降解膜应用等技术,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。二是突出个性化服务。私人定制已被众多消费者接受,通过搭建信息平台,消费者把需求直接传达给生产者,生产者将生产过程和质量再通报给消费者,实现生产与消费的信息对等,解决了传统农产品的流通问题。三是突出培育新农民。通过可视农业这个新的引擎,编织“信息网”“物联网”“电商网”,把更多返乡创业人才、新型职业农民吸引进来,学习掌握新知识、新技术,成为产业型、技能型、双创型的新农民。


手机扫描可直接访问本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