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06月23日 星期四 五月十九
设为首页    加入收藏

加快机械化提升设施农业竞争力

日期: 2017-11-23  来源:中国农业新闻网   点击

  笔者来到果园基地大棚,看到里面“机关重重”,果树的灌溉、植保等环节全部通过机械来完成,偌大的棚里几乎看不到几个人。“以前公司果园里只有一些老旧农机用于耕整地和植保,其余环节大多依靠人工来完成,不仅效率低,而且农忙时也很难找到人。基地去年先后引进多功能整地锄草机、履带式多功能松土施肥开沟机、自走式喷杆喷雾机、自走式田间搬运机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太阳能杀虫灯等装备及配套技术,现在果园已具备了整地锄草、松土施肥、灌溉、开沟、植保、田间运输等环节的机械化生产。”季军介绍。

  为解决设施农业机械化节本增效的问题,南京市江宁区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建100亩跨度、8米连栋的钢架大棚用于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,推广韭菜、空心菜、小青菜等品种的全程农机化生产操作规程,引领带动园区内农户通过农机化种植节本增效。“通过两年来的示范建设带动,目前已形成近30个示范户、核心示范面积500亩的蔬菜机械化生产基地。”江宁区农业局农机推广科长张远明介绍,“就拿空心菜收获环节为例,一亩地年采收4茬,人工投入近3700元。若采用机械化收获,只需1台收获机、1个机手,一亩地人工和油费约800元,可节约成本2900元,由于机械化采收的产品标准一致,且水肥管理也采用标准化,蔬菜的品质较人工栽培有了很大提升。通过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工作业,既节本又增效。”

  “随着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加快,农村人口大量转移,农村人口老龄化、劳动力紧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,现在农村从事果蔬生产的农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,江苏省果蔬基地普遍存在找人难、用人难、风险大等问题。”江苏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家组组长蔡国芳研究员介绍说:“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,蔬菜基地人工成本已普遍占总成本的60%以上,人工成本逐年增加持续挤压部分蔬菜生产基地的利润,导致效益低下甚至亏损而难以为继。实施设施农业‘机器换人’迫在眉睫。”

  然而,当前江苏省设施装备发展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,以设施园艺为例,设施内专用的收获、施肥、加温、通风、补光等农业装备开发相对滞后,很多环节仍依赖人工作业。因园艺作物品种多,种植规模小,企业研发生产积极性不高,现有的机械单价高,推广面窄,收获、加工等环节装备开发滞后,不少环节的设施农业机械还是空白。

  江苏省农机局局长沈建辉介绍,“江苏省将以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、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和园区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,促进农业装备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,着力推动‘三个一批’,即‘推广应用一批成熟、通用的,引进示范一批专用的、定制的,研究开发一批生产急需、市场紧缺的’设施农业装备;依托果蔬园艺全产业链示范区、蔬菜品种展示中心,加强先进适用机具推广和新装备新技术研发力度,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和技术标准规范制定,创新设施农业农机化服务方式,以点带面、重点突破,全面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。力争到2020年,全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0%。”

  北京:草莓机械化起垄效率提高5倍

 

图为工作人员操作草莓专用起垄机在温室内进行东西向起垄示范。

  近日,由粮经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组织的“草莓轻简化栽培及机械化起垄技术观摩会”在北京市昌平区草莓博览园举行。现场采集数据显示:400平方米的草莓日光温室,利用草莓起垄机两个人半天即可完成,对比人工起垄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。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、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站、昌平区蔬菜技术推广站、昌平区农机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及农户代表100余人在现场观看了示范。

  长期以来,北京草莓日光温室种植通常采用南北向高垄种植模式。利用南北向高垄种植草莓,草莓受光比较均匀,但农事操作和采摘时,经常来回移动位置,费时费力,且不方便机械进行做畦、打药等操作。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果经作物室主任、推广研究员宗静介绍,为了减少南北向高垄栽培中人工的耗费,2012年,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做畦方式进行改进,在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开展东西向高垄栽培草莓试验。2012~2013年草莓生产季数据显示,东西向畦示范温室草莓初采收期比南北向畦提早了30天,亩产较南北向畦产量增加13%,效益增加32%。

  草莓东西高垄栽培模式具有果实成熟期提前、产量高、品质好、果实不断茬的优点。同时,东西高垄使草莓的劈叶、打杈、采收等农事操作更方便、更省力,并且具有很好的观光效果。但是,北京市草莓起垄操作基本为人工操作,采用制作好的模子,无法适应东西起垄。早期的起垄机由于机械自身的设置以及土壤黏重等多方面的限制,起垄效果无法满足种植者的需求。

  北京市昌平区农机推广站站长王尚君说,农机和农艺融合是必然趋势。不改变南北起垄的习惯模式,不仅起垄机的推广应用难度大,采收机等机械的应用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。反之,没有专业的、性能优良的起垄机,东西垄的栽培模式也很难被广泛接受。近两年,通过草莓专用起垄机的引进和已有起垄机的改进,使得起垄效果有了较大改善,东西垄草莓栽培逐渐为大家所接受。据测算,采用人工起垄,社会化服务需要人工3~4人,用时5~6小时,每个棚需要500元左右的支出。利用草莓专用起垄机东西起垄,400平方米的草莓日光温室起垄需要60~80分钟,一个温室需用1.5~2.0升汽油,1个机手操作即可完成。

  笔者来到果园基地大棚,看到里面“机关重重”,果树的灌溉、植保等环节全部通过机械来完成,偌大的棚里几乎看不到几个人。“以前公司果园里只有一些老旧农机用于耕整地和植保,其余环节大多依靠人工来完成,不仅效率低,而且农忙时也很难找到人。基地去年先后引进多功能整地锄草机、履带式多功能松土施肥开沟机、自走式喷杆喷雾机、自走式田间搬运机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太阳能杀虫灯等装备及配套技术,现在果园已具备了整地锄草、松土施肥、灌溉、开沟、植保、田间运输等环节的机械化生产。”季军介绍。

  为解决设施农业机械化节本增效的问题,南京市江宁区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建100亩跨度、8米连栋的钢架大棚用于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,推广韭菜、空心菜、小青菜等品种的全程农机化生产操作规程,引领带动园区内农户通过农机化种植节本增效。“通过两年来的示范建设带动,目前已形成近30个示范户、核心示范面积500亩的蔬菜机械化生产基地。”江宁区农业局农机推广科长张远明介绍,“就拿空心菜收获环节为例,一亩地年采收4茬,人工投入近3700元。若采用机械化收获,只需1台收获机、1个机手,一亩地人工和油费约800元,可节约成本2900元,由于机械化采收的产品标准一致,且水肥管理也采用标准化,蔬菜的品质较人工栽培有了很大提升。通过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工作业,既节本又增效。”

  “随着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加快,农村人口大量转移,农村人口老龄化、劳动力紧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,现在农村从事果蔬生产的农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,江苏省果蔬基地普遍存在找人难、用人难、风险大等问题。”江苏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家组组长蔡国芳研究员介绍说:“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,蔬菜基地人工成本已普遍占总成本的60%以上,人工成本逐年增加持续挤压部分蔬菜生产基地的利润,导致效益低下甚至亏损而难以为继。实施设施农业‘机器换人’迫在眉睫。”

  然而,当前江苏省设施装备发展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,以设施园艺为例,设施内专用的收获、施肥、加温、通风、补光等农业装备开发相对滞后,很多环节仍依赖人工作业。因园艺作物品种多,种植规模小,企业研发生产积极性不高,现有的机械单价高,推广面窄,收获、加工等环节装备开发滞后,不少环节的设施农业机械还是空白。

  江苏省农机局局长沈建辉介绍,“江苏省将以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、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和园区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,促进农业装备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,着力推动‘三个一批’,即‘推广应用一批成熟、通用的,引进示范一批专用的、定制的,研究开发一批生产急需、市场紧缺的’设施农业装备;依托果蔬园艺全产业链示范区、蔬菜品种展示中心,加强先进适用机具推广和新装备新技术研发力度,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和技术标准规范制定,创新设施农业农机化服务方式,以点带面、重点突破,全面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。力争到2020年,全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0%。”

  北京:草莓机械化起垄效率提高5倍

 

图为工作人员操作草莓专用起垄机在温室内进行东西向起垄示范。

  近日,由粮经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组织的“草莓轻简化栽培及机械化起垄技术观摩会”在北京市昌平区草莓博览园举行。现场采集数据显示:400平方米的草莓日光温室,利用草莓起垄机两个人半天即可完成,对比人工起垄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。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、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站、昌平区蔬菜技术推广站、昌平区农机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及农户代表100余人在现场观看了示范。

  长期以来,北京草莓日光温室种植通常采用南北向高垄种植模式。利用南北向高垄种植草莓,草莓受光比较均匀,但农事操作和采摘时,经常来回移动位置,费时费力,且不方便机械进行做畦、打药等操作。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果经作物室主任、推广研究员宗静介绍,为了减少南北向高垄栽培中人工的耗费,2012年,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做畦方式进行改进,在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开展东西向高垄栽培草莓试验。2012~2013年草莓生产季数据显示,东西向畦示范温室草莓初采收期比南北向畦提早了30天,亩产较南北向畦产量增加13%,效益增加32%。

  草莓东西高垄栽培模式具有果实成熟期提前、产量高、品质好、果实不断茬的优点。同时,东西高垄使草莓的劈叶、打杈、采收等农事操作更方便、更省力,并且具有很好的观光效果。但是,北京市草莓起垄操作基本为人工操作,采用制作好的模子,无法适应东西起垄。早期的起垄机由于机械自身的设置以及土壤黏重等多方面的限制,起垄效果无法满足种植者的需求。

  北京市昌平区农机推广站站长王尚君说,农机和农艺融合是必然趋势。不改变南北起垄的习惯模式,不仅起垄机的推广应用难度大,采收机等机械的应用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。反之,没有专业的、性能优良的起垄机,东西垄的栽培模式也很难被广泛接受。近两年,通过草莓专用起垄机的引进和已有起垄机的改进,使得起垄效果有了较大改善,东西垄草莓栽培逐渐为大家所接受。据测算,采用人工起垄,社会化服务需要人工3~4人,用时5~6小时,每个棚需要500元左右的支出。利用草莓专用起垄机东西起垄,400平方米的草莓日光温室起垄需要60~80分钟,一个温室需用1.5~2.0升汽油,1个机手操作即可完成。

 
 

手机扫描可直接访问本页面